西施的故事,想必大家都知道,但是有专家提出了异议,他认为西施是在战国时期才出现于文学作品中的,而早先勾践献给夫差的女子并非西施而是自己的亲身女儿!
网络配图
有“中国古代四大美女”之一称号的西施,因在春秋吴越争霸中被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的故事而广为人知,古往今来曾引发一系列文人雅士慨叹。浙江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教授俞志慧在《光明日报》上刊文称,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的不是西施,而是他的亲生女儿。
俞志慧表示,根据战国初期编定的《国语》记载,勾践的世子诸稽郢,在其父惨败时作为使者被派到吴王夫差面前,表示“勾践请盟:一介嫡女,执箕箒以晐姓于王宫;一介嫡男,奉盘、匜以随诸御”,“一介嫡女”就是勾践的一个亲闺女,而“一介嫡男”则是诸稽郢本人。
网络配图
书中还有记载,越大夫文种向夫差表示,“请勾践女女于王,大夫女女于大夫”,意思为勾践的女儿贡献给夫差。而勾践女儿怎么称呼,并不知道。至于美女西施,俞志慧认为,她在当时的北方社会是美女的代称,根据他的阅读经验,西施最早出现在战国初期的《墨子》书中。
在战国中期的《慎子》《孟子》、战国后期的《韩非子》等北方的材料中,西施都是美女的代名词。“她很漂亮,并且经常跟另一个叫作毛嫱的美女并提,但是更具体的情形就都不知道了。吴王夫差自杀在公元前473年,东汉后期已经到了公元200年前后了,漫长的670年时段中,在中国北方,没有看到说西施就是越女的记载,可以这样说:西施无缘嫁吴王。”
网络配图
俞志慧表示,到了东汉时期,在两部绍兴人写的书《吴越春秋》、《越绝书》中,西施跟越女合二为一,而且这个献给吴王夫差的越女西施,是苎萝山鬻薪的女孩。
俞志慧猜测,可能是出于感激的心情,“这女孩为绍兴人作出了贡献。在人们心底,她是美的,是个美女,人们习惯上就联想到了西施,于是我们这位越女也就有了一个华丽转身”。那么事实是真的吗?不过如果想想或许真有可能,勾践对自己都那么狠有何况自己的
勾践是现在哪里人?勾践最后的结果
并非只有现代人喜欢编故事,古代人们也喜欢将前朝人物的事迹编成故事,对本朝人有着很好的激励作用,其实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就是一个美丽的谎言。
一提起成语“卧薪尝胆”,按照惯性思维,人们就会联想到越王勾践。其实,历史上的“卧薪尝胆”事件,并非真的存在。
直到唐朝,勾践还没卧过薪
按传统说法,“卧薪尝胆”应该发生在春秋时期。然而,《左传》在“定公”和“哀公”两部分,以及《国语》在“吴语”和“越语”部分,虽然都详细记述了关于越王勾践的生平事迹,却都没有提及“卧薪尝胆”一事。
对于“尝胆”一事,春秋史料是空白,到汉朝才有了最初记载。司马迁在撰写《越王勾践世家》时,第一次把越王勾践曾“置胆于坐,坐卧即仰胆,饮食亦尝胆”的事写进了《史记》中,但没有提到“卧薪”一事;东汉学者赵晔在作《吴越春秋》时,虽然也说到勾践“悬胆于户,出入尝之”的事,但仍然丝毫没有“卧薪”的记述。
直到唐宋时,才开始出现越王勾践曾“枕戈尝胆”的说法。唐代杜甫在《壮游》诗中曾有“枕戈忆勾践”之句。北宋学者王洙注释此诗称:越王勾践“出则尝胆,卧则枕戈”。南宋初年李纲在《议国是》疏中,曾说勾践“枕戈尝胆以励其志”;在《论使事札子》中又说:“勾践枕戈尝胆,卒以报吴”。戈,在古代是一种兵器,显然不是传说中的干柴硬棒。可见,勾践“卧薪尝胆”的事情,从春秋到两汉,直到唐宋时期,一直没有明确记载。
宋朝人喜欢拿勾践说事
把“卧薪”和“尝胆”两个词语连缀起来,作为一个成语使用,最早出现于北宋苏轼的《拟孙权答曹操书》中。苏轼对孙权尊崇有加。在那篇游戏性质的书信体文章中,苏轼穿越时空隧道,凭借大胆丰富的想象力,模拟孙权的口吻写道:“仆受遗以来,卧薪尝胆,悼日月之逾迈,而叹功名之不立,上负先臣未报之忠,下忝伯符知人之明。”孙权“卧薪尝胆”一事纯属苏轼虚构和杜撰。即使有,也与越王勾践八竿子抡不到一块,毫无相干。
不过,到了南宋时期,曾开、真德秀和黄震等爱国官吏、学者,时常追忆越王勾践的英雄事迹,在他们的奏章、著述中,屡次提到勾践有“坐薪尝胆”或“卧薪尝胆”的事,也无非是拿勾践说事,有针对性地从侧面敲打一下一贯懦弱无能的南宋皇帝们。与此同时,不少学者也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观点。如南宋学者吕祖谦在《左氏传说》中,却说吴王夫差曾“坐薪尝胆”。到了明代学者张溥作《春秋列国论》时又说:“夫差即位,卧薪尝胆”。之后,清代历史学家马骕在编写《左传事纬》和《绎史》时,仍然把“卧薪尝胆”之事系于吴王夫差名下。
清朝时才最后成型
清初吴乘权在编写《纲鉴易知录》时记载:“勾践反国,乃苦身焦思,卧薪尝胆”。蒲松龄在一副流传甚广的对联中也明确写道:“有志者、事竟成,破釜沉舟,百二秦关终属楚;苦心人、天不负,卧薪尝胆,三千越甲可吞吴”。乾隆时蔡元放在修订的《东周列国志》中又云:“(越王勾践)累薪而卧,不用床褥;又悬胆于坐卧之所,饮食起居必取而尝之。”此事就此成了“定说”。
不少人对于“卧薪”的记载最早出现于宋代,可能不同意。他们认为《吴起春秋》中所记越王勾践“目卧则攻之以蓼”,这种“蓼”菜积聚得多了,就成为“蓼薪”,就是“卧薪”之意。所谓“蓼”,清代学者马瑞辰曾解释为“辛苦之菜”(《毛诗传笺通释》卷六)。他们认为越王勾践那时日夜操劳,眼睛疲倦得想睡觉(“目卧”),就用辛辣、味苦的蓼菜(“蓼薪”)来刺激眼睛,打消睡意。按照这种说法,“尝胆”是让味觉感到苦,“卧薪”是让视觉感到苦。
自汉代始记的“尝胆”和自宋代才见的“卧薪”,是历史上真有其事,还是出于误传?越王勾践曾“枕戈尝胆”,还是“卧薪尝胆”?“卧薪”是想睡觉时用“辛苦之菜”刺激眼睛,还是睡在硬柴上磨炼筋骨?细究史料,其中真
- 上一篇:孤独的根号三啥意思-《孤独的根号三》 [2024-05-28]
- 下一篇:供养亲属抚恤金与被扶养人生活费-被抚养人未满60周岁是否应保护被抚养人生活补助费-扬子安全王电热水器f60 [2024-05-28]